close

一直很欣賞前人的生活方式,日出而做,日落而息。只取自己所需要的,順應季節而生活。吃當季的食物,多出來的也不浪費,曬乾或醃漬,又是另外一種美味。想吃的時候,路上田裡隨手一拔,就是可口的菜餚。

為什麼講這麼遠呢?因為家母正是一位以傳統方式生活的人, 從她的身上,讓我感覺到以前的人生活能力真的很強。假如有一天,所有的文明都消失了,地球回復到原始的狀態,沒有冷氣,沒有3C,沒有便利商店,我相信很多依賴文明生存的現代人,很快就會被淘汰了。只有這些習於傳統生活方式的人,可以安然的生存下來,不被環境變化所擊倒。

記得從小常看到母親在路上拔草,大人好像認得很多植物,能分辨什麼可以食用,那些可以煎青草茶,哪些有療效等等。吃下去好像也挺好吃的,沒什麼問題。我們常笑她自以為是神農嚐百草嗎?其實這些老人家還真認得很多蔬菜跟藥草。可能是因為早年生活困苦,物資缺乏,他們都要依賴大自然生存,造就了求生本能。反觀我們這一代,當真是五榖不分,看到昆蟲就嚇得退避三舍,曬個太陽就頭昏腦熱,真是嬌貴的很。

另外大人還會種菜。記得小時後家中常種植絲瓜、瓠瓜,旁邊還種了小白菜,有一陣子還種了芭樂。他們還會自己搭棚架,讓瓜藤攀爬,按時施肥,開花結果之後就常有美味的絲瓜可以吃。絲瓜放成熟曬乾了,還可以取絲瓜子繼續栽種,絲瓜絡可以拿來洗碗,真的是用處多多。瓠瓜放成熟,外殼乾硬之後,就變成可愛的葫蘆,對半剖開來,還可以盛水,也相當有趣。這些都是生活的智慧,取之自然,用之自然。

棚架上面種絲瓜,下面的土地也沒白空著。可以養雞鴨,印象中家中養過紅番鴨、大白鵝,公雞母雞,甚至火雞等。雞肉可以吃,雞蛋也可以吃,或者拿來繼續孵小雞。大白鵝超級凶悍,會追人咬人,不是好惹的。火雞是愛現一族,看到紅色就會大叫,還會開屏示好。印象中曾在盛夏吃著西瓜,吃完西瓜朝地上一丟,雞鴨就會趕過來吃西瓜皮,完全不浪費。而這些動物都是從小開始養的,毛茸茸的小雞仔超可愛,還會排隊跟著小孩跑。為了養雞,家人還要每日煮麥飯給雞吃,清理雞便。逢年過節的時候,自己拔雞毛,製作雞血糕,蒸煮白斬雞等等。現在想想,做這些事情真的很不簡單。

為什麼不簡單呢?你以為家父家母是專職農夫嗎?錯了,他們還有正常職業,每天從早工作到晚上,週一工作到週六,甚至週日,可是他們還是撥得出時間種菜養雞,甚至還擠出時間兼做家庭代工,現在想想,或許是上一輩這樣的努力,才能創造那時候的台灣經濟奇蹟。現在的我們,根本難以望其項背啊。

除了食物可以自給自足外,車衣服也是那時婦女的基本功。幾乎每個家庭都有縫紉機,大家雖然沒上過設計課程,可是只要有一台縫紉機,就可以做出一件件的衣服、袋子。自己製作的衣裳,格外舒適貼身。幫家人製作衣服,又多了一份心意。而我相信縫紉機更多的用途是,補衣褲的破洞。那時的人很節省,衣服或褲子破了,不會想著要丟掉趕快買新的,一定是補了又補,車了又車,直到不能穿為止。

我喜歡這份愛惜衣物的心意。

各類年節食品也都是自己做,從過年的發糕、甜糕、蘿蔔糕,清明的芋粿翹、紅龜粿、端午的粽子、鹼粽、七夕的油飯、冬至的湯圓、尾牙的卦包,或者包子、饅頭等等,各種東西,她們都能巧手變出來,我看只差不會做中秋月餅吧。這種種功夫,不只我望塵莫及,很多老一輩的恐怕也不會,只有打小在鄉下長大的婦女,才能有這樣的手藝吧。做這些東西其實很辛苦,不過如果你吃過自己做的口味後,就會發現真的和外面不一樣。可能是手工跟機器製作的差別,甚至是烹飪時心意的差別。

還有一樣有趣的事,就是自己醃製醬菜。舉凡各種醬菜,醃冬瓜,醬竹筍、豆腐乳、醃醬瓜、醃嫩薑、或醃製葡萄酒,我都看母親做過。覺得上一代或許因為環境限制,沒機會讀很多書,可是腦容量可是大的不得了,她們都是生活智慧王,腦海中藏有各種的食譜,衣物版型、農作物栽種方式,不用文字筆墨紀錄,沒有SOP,卻做得絲毫不差,品質一致。反之我們這一代,實在是自嘆不如。

猶記得小時候冬天晚上時,母親常會做甜米糕,將糯米加米酒及龍眼乾煮熟後,拌上二砂糖,就是一個熱騰騰香噴噴暖呼呼的宵夜。或者將紫山藥磨成泥,用麻油煎的焦香後,加入米酒、糖及薑片,稍微燉煮一下,吃起來香甜軟爛,飄著濃濃酒香,全身都暖了起來。這都是我記憶中的古早味。

這些傳統的手藝,好像從我們這一代就逐漸失傳,下一代就更別說了,只能在市場中看到了吧。所以每當看到家中開始做這類食物時,總想特別紀錄下來,我想,這也是一種文化,一種生活方式,值得紀錄。所以,我開始紀錄這些心情,希望與也喜歡傳統生活的人分享。


這篇引言好像太長了,下次再來介紹醬瓜的製作過程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dre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